您好,今天是
沧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» 文明播报
马涌华:“爸爸,我带您去西柏坡”
时间:2021-05-06
  4月28日,马涌华双手捧着父亲的遗像走在西柏坡的青石板路上。
  青山苍翠,圣地庄严。马涌华在心里默念:爸爸,今天儿子带您到了西柏坡!咱爷俩一起瞻仰这个红色革命圣地!

▲马涌华捧着父亲的遗像来到西柏坡
 
成立家庭党小组

  60岁的马涌华住在运河区北大院小区,他为什么会带着父亲的遗像来到西柏坡?马涌华向记者讲述了他父亲的故事。
  马涌华的父亲叫马广义,去年去世,终年84岁。
  “父亲从小孤苦,和母亲拉扯我们兄弟5个,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。父亲一生最感念的是共产党的恩情。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,吃水不忘挖井人,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党的恩情。”马涌华回忆道。
  参加工作后,23岁的马广义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他先是在天津一家企业上班,后来回到沧州工作。他退休后,在家含饴弄孙,过上了儿孙满堂、衣食无忧的日子。
  马广义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老人,但党性强、觉悟高。5个儿子相继下海经商后,老人发现,虽然儿子们赚了钱,但思想学习的机会少了,他就想在家里给孩子们补上这一课。
  2003年7月1日,马广义发起成立了家庭党小组,此事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不小的反响。
  开始时,党小组成员有4人。后来,在家庭党小组的影响带动下,马广义的爱人李红琴和他们的两个孙子也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  成立家庭党小组后,马广义任小组长。他定期召开家庭党小组会议,家庭成员都要列席参加。
  全家人学党章、谈思想、比奉献,各项活动很有特色。演唱红色歌曲,是党小组会的固定活动之一。
  马涌华说:“在我们家,每当大家庭聚会之时,我们都要合唱一首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。在大家庭中,孩子们学会的第一首歌也是这首歌。”
  这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,每两个月就要召开一次党小组会议。
  会议形式丰富多彩,除了学党章、讲党史,马广义还要求家人孝顺、和气、进取、拼搏、奉献。
  2008年春节后,在马家的一次家庭党小组会上,马广义向全家宣布:“现在咱家的日子好过了,新的一年,你们要帮助别人,不能忘了党员的社会责任!”他的提议得到家庭党小组的大力支持。
  从那天开始,“多做好事”成了马家每个成员的生活目标。扶老助困助残、帮助贫困学生……十多年来,全家以家庭党小组的名义捐款20多万元。
 
建起红色广播站

  马广义不但自己热心公益,还带动全家做好事,他本人及家庭先后荣获“沧州好人”“第八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”等荣誉称号。
  2013年2月,马广义花了6000多元,购买了大喇叭、音响等设备,在小区建立了“马广义广播站”。
  马广义每天上午、下午各用半小时时间,宣传党的方针政策。这一举动,受到了附近居民的称赞,人们都称之为“红色广播站”。
  马涌华清楚地记得,年逾七旬的父亲先后跑了三趟市场,才买来最合适的音响线。因为安装工接错了线头,喇叭不出声,父亲爬上4米多高的梯子检查线路。
  马涌华还清楚地记得,试音的时候,父亲叫来母亲拿着话筒说话,自己骑着电动车到小区各个地方试听。
  折腾了整整3天,直到5个喇叭里全都传出无杂音的广播声,父亲才兴高采烈地回家。“父亲进家门就大喊,西面、北面到柳庄子,东到运河沿,南边到解放路,只要喇叭一响,这个范围内的居民、行人都能听到广播了。”马涌华回忆道。
  2019年3月,马广义被查出患淋巴癌晚期。即使如此,他还坚持广播了4个多月,直到再也登不上二楼的广播室,才结束了这项工作。
  临终前,他依然牵挂着广播站,希望家人能把家庭党小组和红色广播站一直办下去。
 
老人的临终遗愿

  回忆起父亲临终前的点点滴滴,马涌华红了眼圈。
  “当时医生告诉我们,父亲最多还有3个月。父亲患病后,一直保持着乐观坚强的精神,积极与病魔作斗争。”马涌华说,当时,沧州市老年艺术合唱团的团友们,还在家里举办了一场晚会。
  《祝福祖国》《党的恩情万年长》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……正在深受疾病折磨的老人仿佛忘记了病痛,仔细、认真地听着一首首红色歌曲,遇到会唱的段落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轻哼起来。
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消息传来,病床上的马广义决定带动全家为疫情防控捐款。在老人的号召下,家庭成员共为抗疫捐款11100元。
  每年12月,是交党费的日子。对于交党费的事情,老人一直记挂在心间。临终前,他专门把大孙子马源均叫到眼前:“今年我不能亲手交党费了,你一定要记得帮我交上!”
  直到临终,老人一直很清醒,他对孩子们说:“我这一辈子都是跟着党走的,做人堂堂正正,做事无愧于心。本来,我想着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,到西柏坡去,重温一下入党誓词。看来是没有机会了!”
 
 
▲马涌华捧着父亲遗像重温入党誓词
 
完成父亲的心愿

  父亲去世后,马涌华也退休了,他成为第二任家庭党小组的组长。
  父亲的话,他一直记在心间。
  4月初,他就谋划着要带着父亲的遗像到西柏坡看一看。
  马涌华说:“去参观革命圣地不光是父亲的遗愿,也是我的愿望。得知我要去西柏坡的事情之后,沧州市老年艺术合唱团的很多老同志深受感动,决定陪同我们一块去。于是,我们就策划了这次的集体出行。”
  4月28日,一支40多人的队伍陪伴着马涌华和“父亲”一起来到了西柏坡。
  毛泽东、周恩来旧居、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、防空洞和中央机关小学旧址……马涌华带着父亲的遗像和团友们一处处参观下来,感触颇深:“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,我们千万不能忘了党的恩情!”
  在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作曲人曹火星纪念馆前,40多人齐唱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,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山间。
  树木葱郁,生机盎然,看着庄严的圣地,马涌华低声对着父亲的遗像说:“爸爸,我们一起唱的歌您听到了吗?这首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记在了心间。我们会一代代传承下去的。”
  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的党旗下,马涌华捧着父亲的遗像,替父亲重温了一遍入党誓词。随后,他又带领同行的老党员们,庄严地举起了右拳。
  马涌华说:“我们一家连续18年上党课、学党史,爱党、爱国、爱家早已成为家庭的核心理念。而这颗‘红色种子’正是父亲播种下的。我们一定会沿着父亲的道路继续走下去。”


编辑:赵越 韦丽娜 稿件来源:好人之城文明沧州

  魅力沧州
  文明播报 更多»
• 市区一老人遇事故3名好心人帮忙送医
• 援疆医生彭少华轮台“认亲”
• 小小微信群 浓浓爱民情
• 你“治村”来我“种田”夫妻双双把“家”还
   文明创建 更多»
• 沧县召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议
• 黄骅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大会
• 机动车借道右转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互换试运行
• 运河区奋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征拆纪实
  道德模范

【道德模范】王红心

【燕赵楷模】王培文
  地方传真
渤海新区 任丘 河间 泊头 黄骅
肃宁 献县 吴桥 东光 沧县
青县 南皮 孟村 盐山 海兴
运河区 新华区 开发区
主办单位:沧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
地址:沧州市运河区御河路1号 冀ICP备0000008号